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11月28日下午,歷史文化學院中國史黨支部和研究生黨支部在崇德樓404會議室開展了“重溫中共一大與沂蒙精神”主題黨日教育培訓活動。活動由歷史文化學院劉本森老師擔任主講人,中國史黨支部、研究生一支部、研究生二支部的部分黨員同志以及新一批入黨積極分子等40余人參加活動。
劉本森老師先是圍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主題,結合自身中國近現代史的專業課題研究、調研成果,給與會同志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重溫中共一大歷史的黨課。劉老師從建黨節講起,對中共一大開會日期形成史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講解,重點介紹了改革開放后黨史專家邵維正如何通過對董必武、李達、劉仁靜等中共一大代表的口述史采訪以及文獻資料的考證最終確定中共一大的具體召開時間為7月23日的。在講解之余,劉老師還結合歷史學院的專業特色就口述史料在歷史研究中應用的注意事項進行了說明。
接著,劉本森老師又以“乳汁救傷員”、“對崮山之戰”“火線橋”“永遠的新娘”等真實而生動的沂蒙紅色故事為導入,與參會同志們一起回顧構筑了沂蒙精神的那些人、那些事。同時,劉老師提到,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時指出:山東是革命老區,有著光榮傳統,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鑄就的沂蒙精神,對我們今天抓黨的建設仍然有十分重要的啟示作用。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論斷第一次深刻、完整地揭示了沂蒙精神的本質內容。沂蒙精神是“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鑄就的”,沂蒙精神不僅僅是“民”的單方面精神,而且也是“軍”的精神。沂蒙精神是黨性和人民性的統一。最后,劉老師以史料數據為支撐,指出抗戰時期在山東,正是有縣長和勤務員穿一樣的衣,吃一樣的飯,真正和人民打成了一片,才有百萬青年參軍,千萬群眾支援前線的景象。所以,每一個平凡的黨員都是密切聯系群眾的紐帶,希望各位黨員同志重溫沂蒙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劉本森老師的主題培訓結束后,中國史黨支部書記杜立暉老師以及中國史黨支部的邵文臣老師、王林老師,還有研究生一支部書記韓文杰等同志就紅船精神和沂蒙精神的學習主題,各自發言談了自身看法,并紛紛表示要在今后工作生活中,要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堅定理想信念,密切聯系群眾,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為學校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