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活躍團支部文化氣氛,充分展示共青團員良好精神狀態,調動團支部學習熱情,提高團員語言表達能力與演講技巧。4月23日,歷史與社會發展學院2016級2班團支部于長清湖校區歷社學院綜合樓220教室舉辦“第二課堂·青馬崢嶸”經驗交流會。團干部積極組織,團員熱情參與。
會議伊始,團支書陳景郁發言,她指出,本次交流會旨在為團員提供交流、溝通、學習的平臺,希望各位團員“勤思考、多學習、常積累”,向身邊優秀團員學習,吸取先進經驗,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接下來,優秀團員代表、2016級2班副班長龍友澤從三個方面做經驗匯報。第一,讀圣賢之書,不能沉溺于白紙黑字。須知圣人之語,意在言外,只有領悟弦外之音,才能把握書中真正想要表達的道理。圣人之書不是義理本身,只是幫助青年掌握義理的工具,在得到義理后便可舍棄。第二,青年讀圣賢之書,大抵分為兩層境界。古人將圣賢之書比喻為“指山之手指”,將書中義理比喻為山。下等境界就是完全執著于“指”,所謂“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所以人們“觀指百態”,便各執一端,實則都未觸及義理。上等境界便是隨“手指”方向而望到了“山”,縱使“觀山百態”,即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實際上則是英雄所見略同,無非是“橫看成嶺側成峰”而已。第三,義理只有一個,凡得其人,所見皆同也。第四,讀書千遍,其義自見。如果遇到不解之語,萬萬不可東查西查,胡思亂想,妄自揣測,只需將文句老實念上千遍,義理絕對自見。隨后,優秀團員代表孫鵬、金奉萱、董信用分別圍繞“淺議《資治通鑒》”、“團員的日常行為規范”發言。會議在熱烈的掌聲中落下帷幕。
本次活動的成功舉辦,不僅為團員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充分調動了團員學習積極性,而且有利于鍛煉團員演講能力與現場發揮能力,豐富團支部文化,對于營造學院良好的文化氛圍、推動學院文化建設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