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同學們更好地把握中華民國時期的歷史,了解蔣介石和地方實力派之間的明爭暗斗。12月3日下午,山東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于長清湖校區文淵樓C區第二報告廳舉辦“與信仰對話”主題報告會——控制與反控制:蔣介石和地方實力派。本次講座由山東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張少筠主講,我院部分學生參加。
講座伊始,張少筠老師從蔣介石中央和地方實力派的斗爭出發,向同學們逐一講述了地方各實力派的基本情況。張老師首先講述的是被人們稱為“割據山西的土皇帝”——閻錫山,運用“坐山觀虎斗”、“在三顆雞蛋上跳舞”等形象化的比喻讓同學們真切地了解到閻錫山是如何在戰爭中權衡利弊,步步為營的。隨后,張老師向同學們介紹直系將領馮玉祥“倒戈將軍”、“植樹將軍”、“基督將軍”稱謂的由來,通過不同的稱謂勾勒出不同時期馮玉祥的不同形象。除此之外,張老師又將敘述重點轉向了東北軍將領張學良和西北軍將領楊虎城,讓同學們在西安事變中感受兩位將領的以中華民族團結統一大局為重的拳拳愛國心。接著,張老師向同學們講述了川康地方實力派劉湘和劉文輝與蔣介石的紛爭,抗日戰爭爆發后,劉湘領導的川軍成為抗擊日本侵略者的主力軍,但我們不難看出無論是“死字旗”還是川軍將士的手掌印無不激蕩著令人動容的愛國熱情。與此同時,張老師還就割據山東的地方將領韓復榘、桂系將領李宗仁和白崇禧的生平做了詳細介紹。
根據各地方實力派的基本情況,張老師總結出蔣介石和地方實力派斗爭的四個原因:一方面是君王天下局面被打破,整合地方勢力的中樞權威尚未產生,另一方面是自給自足自然經濟普遍存在,國內各地區沒有形成經濟上的緊密聯系,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便是地方自治思潮的影響,這其中當然也包括帝國主義在華推行的分而治之的政策。
為了同學們更好地理解地方派系與蔣介石的斗爭史,在闡述各地方實力派的生平事跡和總結蔣介石和地方實力派斗爭的原因后,張老師從積極方面和消極方面兩個角度分析了蔣介石和地方實力派斗爭的影響,并補充了地方實力派的不同歸宿。通過以上詳細的敘述和縝密的分析,報告會的最后,張老師指明了蔣介石中央和地方實力派的關系——控制與反控制、集權與分權、中央化與非中央化。本場講座在同學們的熱烈掌聲中圓滿地落下了帷幕。
本次講座的成功舉辦,不僅幫助同學們理清了蔣介石與地方實力派錯綜復雜的關系,還讓同學們了解了各派系在抗戰全面爆發后,接受中央統一領導,共同抗日的史實,有利于同學們架構起中華民國歷史的脈絡、拓展史學知識、提高歷史文化素養,同時活躍了歷史文化學院的學術氛圍。
主講名師
張少筠,山東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社會經濟史,近現代土地制度史等方面的研究。
審稿人:衣曉杰 蔣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