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見習是歷史文化學院延續多年的特色教學活動,雖現階段仍處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但在學校教務處的大力支持下,學院積極采取防控措施并制定防控預案,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開展了此次考古見習活動。2020年11月5日至6日,2017級歷史學專業及公費師范生共230余名學生在邵文臣老師的帶領下,赴章丘城子崖遺址、章丘焦家遺址考古發掘工地、臨淄齊國故城遺址等多地進行考古見習。學院副院長趙樹國、辦公室主任杜鳳山、學院教師宋丙玲、劉昕和2017級輔導員衣曉杰參與了此次活動。
11月5日上午,全體師生共赴千佛山校區,參觀學院文物陳列室。邵文臣老師分批為同學們介紹了陳列室的建立與沿革以及諸多精美文物,其中龍山文化陶鬶、商代甲骨文、西周應公尊、戰國“天齊”文字半瓦當、唐代塔式罐等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參觀文物陳列室
下午,全體師生首先來到章丘城子崖遺址和龍山文化博物館進行參觀學習。通過實地參觀城子崖遺址城墻遺跡,同學們對古城城墻和夯筑技術有了直觀的了解和親身的感受。在龍山文化博物館里,通過徐館長和講解員深入淺出地講解,同學們親身感受了后李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岳石文化等山東古文化,領略到獨具特色的山東古文化歷史風貌。
參觀城子崖遺址城墻遺跡
參觀龍山文化博物館
隨后,師生們來到焦家遺址考古發掘工地,山東大學考古系主任唐仲明老師為同學們進行了熱情洋溢的講解。通過講解和現場觀摩,同學們加深了對考古學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的理解。
參觀焦家遺址考古發掘工地
11月6日,全體師生前往臨淄繼續進行見習活動。上午,同學們來到齊國故城遺址,先后參觀了春秋殉馬坑、齊國故城排水道口和城垣遺跡。
在殉馬坑,排列整齊、井然有序的匹匹殉馬,其數量之多,規模之大,使同學們領略到齊國泱泱大國之風貌,紛紛感嘆于昔日霸主之雄風。
參觀春秋殉馬坑
齊國故城排水道口,設計巧妙,內部石塊交錯排列,孔不直通,水可以從孔內跌宕流出,而人卻不能從水孔中通過。這一獨具匠心的設計構造令人贊嘆,同學們也無不為古人的智慧所折服。
參觀齊國故城排水道口
在城垣遺跡,城墻夯層清晰規整,夯筑痕跡明顯可辨,小城北城墻和大城西城墻疊壓關系明顯,年代早晚直觀明了,加深了同學們對考古地層學的理解。
參觀齊國故城城垣遺跡
下午,在齊文化博物館內,通過講解員栩栩如生地講解和參觀,同學們近距離領略到了齊國八百年歷史的興衰變遷。春秋齊侯鑒、戰國錯金銀鑲嵌銅犧尊、戰國獸形柄豆等一件件精美的文物吸引著同學們駐足仔細觀看。在足球博物館里,講解員繪聲繪色地介紹了中國古代的蹴鞠文化,使同學們對蹴鞠文化及其與現代足球的關系有了直觀的了解。
參觀齊文化博物館
認真觀摩青銅獸形柄豆
最后,全體師生一同來到臨淄中國古車博物館,通過講解員的講解和參觀,同學們對中國古車有了直觀而又全面的了解,尤其是后李春秋車馬坑,其規模之大、數量之多,蔚為壯觀,同學們紛紛驚嘆于強盛的古齊雄風。
參觀后李春秋車馬坑
此次考古見習活動,不僅使課堂知識聯系實際,加深了同學們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增進了同學們對山東史前文化和齊魯文化的了解,還對陶冶同學們的情操,提高同學們的史學專業素養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部分師生龍山文化博物館前合影
部分師生在齊文化博物館前合影
審稿人:邵文臣